放下對亡者的畏懼,這裡謝絕哀悼
請誠心誠意的親近他們的跟前,選讀一個傳奇的名
遙想,偉大的樂曲和詩篇,在你駐足的周遭重現
這是棲身此地的聖靈,集合了千年的心意,送給你的
請不吝嗇的收下,並拿出你最真摯的眷戀作為交換
離開時,記得留下手裡的一束芬芳,滋養在47公頃大的靈土上
飄香一整個午後的,巴黎,拉雪茲神父墓園
--- 拉雪茲神父墓園一隅 ---
拉雪茲神父墓園是巴黎市內最大的墓地,位於第20區,把巴黎的地圖攤開來很容易就可以找到它的位置。
地鐵坐到Père Lachaise站下車,走出來就馬上可以看到墓園的入口(後來我才知道那裡是後門)
門口站著一位賣地圖的大叔,我用2 Euro跟他換了一張地圖,畢竟墓園有47公頃大,我可不想迷路,他還問了我從哪裡來,我回答台灣(心想:台灣人可以算便宜一點嗎?)
沒多聊,我直接走了進去。
--- 樹木的光影和老太太,別有一分美感 ---
中午才下過一場雨,巴黎的天氣像戀人一樣捉摸不定,趁午後好不容易翻藍的天空,我當然要把握機會加快腳步參觀,畢竟這裡是墓園,要是天色又暗了下來,那種氣氛可想而知!
其實,我一直很嚮往能看看歐洲的墓園,在這一塊古老大陸上,西方世界的人們經歷了千年的歷史考驗,學到面對生命與死亡的態度是什麼?我想旅行的好處,就是能親自站在這裡,看看生與死如何對話。
拉雪茲神父墓園能成為歐洲最著名的墓園之一,原因在於有許多傳奇的歷史人物都被埋葬在此。(列表)
我打開了剛到手的地圖,迅速用筆在我想親近的那些傳奇的名字前畫了記號,稍稍擬定了路線就開始去找他們的墓碑了。
從地圖上發現,墓園的道路有一部份是蜿蜒交錯的,另一部份是筆直整齊的,可見隨著年代的不同,法國政府有曾經再擴建規劃過這座墓園,歷史比較久遠的亡者即被葬在舊的墓區,而我就是在那兒發現了作曲家蕭邦的墓。
…...這裡我沒有拍照
也許是對亡者的畏懼吧,我一直拿不起手上的相機,我們國家好像沒有人會習慣拿相機拍墓碑吧…?
可是,他的墓好美!許多來探訪的人們也帶了鮮花獻上,圍飾墓園的周圍,如同他的靈魂依然不朽的光彩,綻放在人間
好吧,既然我沒拍,也讓你們看一下別人拍的樣子吧!(這裡)
那時我的心還沒放開,無法擺脫東方思想對亡者的忌諱,真是種有趣的掙扎狀態
旁邊的外國觀光客可是對著它猛按快門哩,說不定還有人直接上前親吻墓碑呢!
也好!反正下次我還會在來!美的東西別一次就享受完!
另一個,特別期待的是法國傳奇歌后-艾迪特‧皮雅芙(Édith Piaf)的墓
我想我對她的欣賞,也是受了電影玫瑰人生的影響(部落格的背景音樂就是玫瑰人生這首歌)
花崗岩的墓碑旁,擺滿的盡是玫瑰花,當找到她的墓時,也是一番掙扎後放棄了按快門的機會(這裡)
事實上,當你看到那些擺滿的鮮花,所感受到的不是生者對亡者的哀悼之心,而是眷戀之情,
生與死的對話,盡是濃郁浪漫的情調
走著走著越覺得這裡是個容易親近的地方,正值秋冬交替的時節,墓園石磚道的灰,鋪上了一層枯葉黃,如此更能感受生命的更迭,走在上面卡茲卡茲的作響,像踏碎一切的不堪,隨秋天一起被埋葬
我把這裡列為來法國旅行的第一站,是有意義的
旅行的開端,有時需要先拋棄一些東西,作某種形式的刪除
在拉雪茲神父墓園,我將多餘的包袱先行埋葬,以便接下來的旅程能如獲新生般的展開
隨性地,結束了參觀,我找了一處不起眼的小側門,離開了墓園
巴黎的街景有一個特色,因為整座城市幾乎沒有高樓,所以朝任何一條街道的盡頭望去,都是天空
走出了墓園,剛好面向一條筆直的街道,可以望見巴黎的天空,突然湧上一種美好的感覺
當我身在這城市任一角,我無時無刻都覺得它好美。
對巴黎人來說再平凡不過的街景:石磚道、路燈、窗檯雕花、商店、櫥窗、起司味、咖啡香、街頭歌手、地鐵的尿騷味、不照紅綠燈過馬路的人、隨時都在遊船的觀光客、生意不好的紀念品店、不知道星期幾才現身的市集、拿不定主意的美食、便宜的中式料理、第5區穿著隨性的學生、香榭麗舍大道上的冷艷女郎、聖母院的禮拜、聖許畢斯的玫瑰線、羅浮宮的巨畫和雕塑、奧塞和橘園的印象派、羅丹的衝突、不愛說英文的售票員、塞納河畔的舊書攤、一抬頭就能看見的艾菲爾鐵塔、全世界被拍照最多次的城市…全是巴黎給我最美的餽贈
此時站在街道旁的我
感受到一下子擁有週遭的一切,不由得莫名的興奮起來
再抬頭看看巴黎的天空…
好吧!深深吸一口氣…
…呼!現在,巴黎是我一個人的了!
[info] 拉雪茲墓園導覽網站(有360o環景圖,很詳盡喔) 拉雪茲神父墓園介紹影片 |